自“组团式”帮扶工作开展以来,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与鄂伦春自治旗卫生健康委积极联动,通过选派专家团队、强化专科建设、培育本土人才等举措,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,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。
新技术落地生根,诊疗能力跃上新台阶。帮扶专家团队聚焦当地医疗技术短板,手把手带教、点对点指导,推动14项新业务新项目在旗人民医院落地。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、宫腔镜手术到增强CT、影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(CTA),多项技术填补了当地空白。2025年,旗域内首家“影像专科联盟”成立,构建起“基层检查+上级诊断”模式,急危重症2小时响应、疑难病例24小时处理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诊断服务。重点专科建设同样成果显著。普外科、妇科成功获评旗级临床重点专科,“五大中心”建设稳步推进,危重孕产妇、胸痛、卒中和创伤中心已投入使用,累计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260余人次,为生命健康筑牢了“防护网”。
人才培育结硕果,本土队伍挑大梁。“不仅要‘输血’,更要‘造血’。”这是帮扶工作的核心思路。通过“师带徒”“临床教学”“外出进修”等多种方式,旗人民医院31名医务人员赴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进修,总时长达98个月。如今,本土医疗人员已能独立开展腹腔镜常规手术、增强CT检查等技术,护理服务也日趋规范,一支“带不走的医疗队”正在成长。此外,医院管理团队也通过赴北京西城区、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跟岗学习,将先进管理经验融入日常运营,推动医院管理精细化,为创建二甲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健康服务暖人心,惠及百姓千万家。帮扶专家还化身“健康使者”,加入“石榴籽”医疗志愿服务队,深入学校、社区开展义诊38次,服务群众3900余人,发放健康宣传资料6500份。新组建的健康管理中心不仅承担起征兵、高考等专项体检任务,更通过增设营养科门诊,将健康服务从“治疗”向“预防”延伸。
资金保障双加持,帮扶注入强动力。7018.62万元用于医院提标扩能,1.5T核磁、128排CT等先进设备投入使用;专项经费保障专家生活,让他们能安心投入工作。一系列举措让群众真切感受到,好医生就在身边,好服务就在眼前。
如今的鄂伦春自治旗人民医院,门诊量稳步增长,手术种类不断丰富,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。下一步,当地将继续深化“组团式”帮扶,增派麻醉科、产科等领域专家,强化人才培养与远程会诊机制,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扎根基层,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根基。(张秋菊 供稿)